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初夏午后,海南街头却掀起一股不寻常的浪潮。不是海风,也不是雨季,而是一场关于“钱袋子”的公开防守战,悄然拉开帷幕。
5月29日,鼎诚人寿海南省分公司联合辖内各营业网点,发起了一场主题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的防范非法金融宣传行动。这不是一场走过场的活动,而是一场关乎千家万户家庭安全的“社区级金融战役”。
而这一次,鼎诚人寿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走进人群,走向街头。
不只是宣传,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警醒的对话
活动现场设置在市中心交通节点之一,一张折叠桌,一沓宣传册,一个流动音响和几张折椅,简陋却不简单。鼎诚人寿的工作人员身着统一蓝色马甲,撑起遮阳伞,为来往居民耐心讲解。
不同于以往泛泛而谈的反诈宣传,此次活动紧扣现实案例。工作人员不再拘泥于口号式的提醒,而是从身边真实发生的骗局入手——比如“投资回报率高达30%的养老理财项目”“以消费返利为名义的虚假平台”“仿冒官方客服的智能语音电话”——一桩桩、一件件,听得人脊背发凉。
“你知道你家楼下那个小门市部,前几天就被人举报了,涉嫌非法集资?”一位老年居民惊讶地问。她没想到,骗子就隐藏在她每天路过的街角。
这一次,鼎诚人寿的目标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社区不是金融孤岛,基层防线正在构建
宣传不仅停留在“讲”,更有“问”。为了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金融认知盲区,鼎诚人寿工作人员现场组织了一场“快问快答”环节:“看到陌生链接第一反应是什么?”“陌生人介绍你投资APP,你会怎么做?”“银行的工作人员让你下载一个新APP,说是监管升级,你信吗?”
这些问题表面简单,却直击人性弱点。在利益诱惑、权威伪装与技术语言面前,许多人往往不自觉地滑入陷阱。于是,宣传人员借此机会引导居民建立“三不三看”原则:不贪利、不盲从、不轻信;看资质、看合同、看监管。
与此同时,现场设有法律咨询角,由鼎诚人寿合规部门人员驻场,针对居民关心的养老保险保障、非法集资举报渠道、电信诈骗应对技巧等问题逐一解答。甚至有居民当场展示自己手机中的可疑短信,请求专业判断。
这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一种协作式的社区防诈共建。
从“防范”到“反击”:鼎诚人寿的长期图景
单次宣传远远不够,在鼎诚人寿海南省分公司的规划中,2025年将是反诈宣教“常态化战略年”。
不同于以往“一年一次”的固定宣讲周期,今年鼎诚人寿拟建立“社区+网点+线上”三位一体的立体化防诈网络。每季度覆盖不少于三场社区活动,每月发布至少两期反诈内容在自有新媒体平台。并计划联动海南地区银保监部门与本地公安机关,协同建立区域反诈信息通报机制。
更重要的是,鼎诚人寿还将启动内部员工反诈培训,通过设立“反诈观察员制度”,让业务人员不仅是保险顾问,也成为金融防线前哨。尤其在接触老年客户、农村客户、低金融素养群体时,具备及时识别与引导的能力。
因为他们知道,防范的最好时机不是事后“追责”,而是事前“提醒”。
写在最后:钱袋子不只是个人资产,更是家庭的情感支点
“钱袋子”三个字,说起来轻巧,但它承载的,是一位老父亲的养老金,是一对年轻夫妇的育儿基金,是一个创业者的启动资本,是无数普通人对生活安全感的全部寄托。
非法金融活动的可怕,不只是技术的隐蔽与手法的花样,更在于它以信任为饵、以贪婪为钩、以信息差为利刃,精准刺破了每一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防线。
鼎诚人寿海南省分公司此次以一场街头实战式宣传,用最质朴的语言、最贴近生活的案例、最具体的应对方法,帮助人们从“懵懂的被骗者”转变为“清醒的守护者”。
或许这场活动不会立刻杜绝骗局横行,但它像是一枚种子,在某一刻、某一秒,在某个电话响起之前,在某个链接点击之前,让人脑中突然闪现出一句话:“别急着转账,先冷静一秒。”
而这“一秒”,也许就足以守住一个家庭的幸福阀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蓝鲸日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lan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