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构想,从脑海落地到实景操作;一个团队,从无数次试错中提炼出最优解。2025年春末,鼎诚人寿广东分公司带着名为“AI智能销支助手”的项目,横空出世,以黑马之姿斩获“鼎诚人寿2025年AI应用创新竞赛”全国三等奖。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奖项,而是一场业务与技术交融后诞生的智慧结晶。
而5月21日,在广东分公司总部内部表彰仪式上,奖杯光芒未褪,掌声却早已穿透技术边界——他们用行动证明:在保险这个以风险管理著称的传统行业,创新并不意味着远离本业,而是一次次走进细节之后的重构与颠覆。
打破惯性,创新不只是“高大上”,而是解决眼前的“绊脚石”
项目原点并不遥远。相反,它就藏在每一个一线同事的日常里——反复处理相同客户问题的疲惫、因繁琐流程而打断节奏的无奈,以及系统跳转间损耗掉的注意力。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痛点,却一天天吞噬着团队的效率与士气。
面对这些,广东分公司没有止步于抱怨或等待“总部技术支援”,而是主动启动“问题反推机制”:从流程中抽丝剥茧,归类出三大关键阻碍——重复性沟通耗时、事务性操作频繁、系统协同断层严重。目标明确:不造概念、不做噱头,只解决问题。
于是,“AI智能销支助手”构想正式上线。项目小组从最基础的自然语言处理入手,训练专属语料模型,并通过超200次业务模拟,将“理解-判断-输出”链条嵌入销售支持系统。最终诞生的,是一个能够自动识别客户意图、精准推荐处理方案、跨平台同步任务的智能助手。
它既能像经验丰富的客服一般“对答如流”,也能如细致入微的秘书般“事无巨细”。而这背后,是一个由内而外、从“业务痛点”出发再返回“服务现场”的技术闭环。
不是孤勇,而是“共鸣式攻坚”:打破组织边界的团队智慧
项目的成功,并非一组工程师在封闭空间里闭门造车的结晶。相反,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界共创”。
参赛小组汇聚了技术开发、业务管理、销售支持、客户服务等多个部门成员——他们日常或许分属不同楼层,但在这个项目里,他们共处一室,为一个共同目标昼夜鏖战。
有人从业务实战中提炼规则逻辑,有人负责模型训练与数据清洗,还有人专注打磨用户体验……每一个迭代版本背后,都是一次“业务语言”与“代码语言”的高频碰撞。而这场不计次数的沟通磨合,最终使得技术方案不仅“能用”,更“好用”。
荣誉背后,是责任的新篇章:AI不仅是工具,更是同路人
当奖杯捧起的那一刻,团队成员心中所涌动的,不只是激动,更多是一种踏实:他们知道,这不是一次“偶然的爆发”,而是一条“持久的战线”。
鼎诚人寿广东分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AI技术在核保逻辑优化、理赔流程压缩、客户行为预测、反欺诈识别等多个业务模块中的深度融入。未来,他们不再将AI视为“加分项”,而是保险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骨架之一。
更关键的是,广东分公司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让AI真正成为“有温度的科技”?不是取代人,而是辅佐人——让每一位前线员工,从重复性消耗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在最具价值的环节上,把时间还给人本,把智慧献给客户。
荣誉只是序章,智慧奔流才刚刚开始
如果说奖项是一次技术成果的“认证”,那么其真正意义在于它将怎样被使用,怎样被放大,最终怎样让组织变得更好。
鼎诚人寿广东分公司用这个三等奖,敲开了技术驱动业务变革的大门。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未知的、也是必须去走的。
因为他们深知,保险的未来不只在于守护,更在于洞察;不只要响应变化,还要引领风潮。而在这条路上,AI不再是工具,而是伙伴,是可以被信赖、可以被质问、也可以被超越的“智能同事”。
这场竞赛虽然落下帷幕,但鼎诚人寿的AI革新故事,还刚刚开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蓝鲸日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lan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