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初春的云层缓缓洒落,空气里弥漫着微微湿润的草木气息。就在这样一个不算喧嚣的午后,桥南街道中滩路社区服务中心门前,却格外热闹。红色条幅迎风而动,帐篷下人头攒动,一场关乎“钱袋子”安全的宣传活动,正悄然拉开帷幕。
这是鼎诚人寿宝鸡中心支公司发起的一次防范非法集资与电信诈骗专项宣传行动,主题被概括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但如果你站在现场细听几位阿姨的对话,或许会意识到,这并不只是一次例行的普法教育,而是一场关乎切身生活、情感经验与家庭信任的公共意识唤醒。
钱袋子里装的不只是钞票,更是老年人的信任与安全感
“你看,我邻居去年就因为轻信一个所谓‘高息养老项目’,差点把老两口的全部积蓄搭进去,多亏儿子早看穿了那网站是假页面……”在活动现场,一位带着老花镜的退休女教师向工作人员诉说着她身边真实发生的“诈骗险情”。
这场活动,并没有套用那种“发几份折页、讲几句套话”的敷衍形式,而是用一种贴地气的“情景互动模式”展开。鼎诚人寿宝鸡中心支公司的员工,联合辖区多家同业机构组成宣教团队,分为讲解、互动、问答和引导四个模块,穿梭在社区人群之间。
特别针对中老年人“面对陌生人不敢问,面对亲人不好意思问”的心理障碍,工作人员主动引导式提问,像是:“阿姨,最近有没有接到说你医保卡冻结的电话?”“有没有朋友跟您推荐过‘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
这些问题,看似随口一问,却正中靶心地命中了当下最常见的“诈骗模板”
三大重点内容:反诈骗、防集资、保养老金
宣传中,鼎诚人寿的宣讲员并非只停留在“危言耸听”,而是对照三大场景,给出极具操作性的“应对模板”:
遇到“公检法”来电怎么办?只记住一点:“法院从来不会打电话告诉你冻结银行卡,警察不会让你下载App转账。”直接挂电话,家人同步。
遇到“高息理财”怎么判断?所谓8%、10%的年化收益,极大概率就是非法集资!养老钱最怕没了本金,“收益”是个陷阱,不是馅饼。
陌生人让你下载App?别急着点链接工作人员现场手把手演示“钓鱼App”的伪装术,并教授如何在手机设置里查看“应用权限”和后台调用情况。
此外,还特别设置了“我的防骗宣誓卡”互动板块,鼓励在场的长者亲笔签名,写下“我的养老钱,我自己守”之类的承诺语句,用微小的仪式强化记忆。
一张折页,一次提醒,一场价值回归的温暖提醒
“你说这个《防范非法集资小册子》,我拿回家正好给我老伴看看,他就老爱看什么‘老年人理财报’那种,特别容易信广告。”一位老先生边翻宣传页边笑着说,“这上面画的那种骗子‘话术路径图’太真实了,感觉我都快上过当了。”
活动过程中,鼎诚人寿的工作人员还发放了涵盖反洗钱基础知识、电诈识别技巧、非法集资十大套路等内容的宣传折页100余份,不仅交到了现场群众手里,还嘱咐大家回家仔细阅读、传阅给邻居亲友。宣讲员强调:“这不仅是一本折页,更是一道拦住‘贪心门’的‘心理防火墙’。”
企业温度背后,是责任的延展与延续
活动临近尾声,一位老人久久没有离开,而是在展板前静静站了很久。他缓缓说道:“其实我们不是怕被骗,是怕被骗了以后没人信、没人帮……今天你们来,讲得又细又实在,我是真的觉得心安。”
正是这样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道出了这类公益宣传活动的真正价值: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陪伴与信任。而鼎诚人寿宝鸡中心支公司,显然正是想把这种可感知的服务温度,从保险合同的条款之上,真正拓展到现实社区的人情冷暖之间。
未来,鼎诚人寿宝鸡中心支公司还将联合更多街道社区,围绕“老龄化社会下的金融权益保护”设立长期系列活动计划,从社区讲堂到智能反诈App教学,从线下讲解到线上微课堂,将“守住钱袋子”这句话,从宣传口号变成行动共识。
因为他们明白:守住一份养老钱,就是守住一户家庭的安心底线;而这份守护,不能只靠家属与警察,更要靠每一位保险人的专业与初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蓝鲸日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lan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