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赵博渊
图片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新场景的对外发布,能够给予市民更多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的局面。”12月12日,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举行的12月例行新闻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2年成都市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推进情况。
2021年以来,成都将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纳入全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统筹谋划、高位推进。看山,西岭雪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基地有序关停17家小水电站;看水,高新西区中水湿地设计污水日处理规模5.99万吨;看天,成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大气十条”,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在成都望见雪山的次数自2020年后已能稳定在年均70余次。
千年前,诗圣杜甫以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勾画出了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鲜活图景,如今,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正以绿色低碳之变守护这一美景常现,把更多的秀美环境、开敞空间留给市民,让天府绿道、大美公园、清澈河湖成为市民举步可就的生活场景。
布局新场景持续发布 打造成都生态空间
时间渐晚,夜幕下的锦江河畔灯火通明,这是锦江区以优化生态为本底,打造“夜游锦江”新名片,再现“水岸街坊船、锦江不夜天”的盛景。这并非成都第一次将绿色生态作为文旅底色,去年12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第二批共27个生态惠民新场景,其中都江堰市川西音乐林盘成功出圈,其依托“茂林修竹”“沟渠环绕”的原乡肌理和传统农耕文化,探索出一条林盘生态价值转换成发展竞争优势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实践新路径。
加上2021年6月成都首发的32个生态惠民新场景,这两批共59个生态惠民新场景名单涵盖了市民生活方方面面,涉及市政公园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多个领域。
“我们坚持以场景营造为路径,着眼‘两山’基地创建的相互转化,打造示范点位,评选典型案例。2021年,我们已先后发布了两批次共59个生态惠民新场景,在全市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时光匆匆,转眼一年时间。从村头到桥下,从湖畔到山间,众多生态惠民新场景已逐渐融入市民群众的生活。以成华区城东体育公园为例,除了公园绿化外,园区还增添了运动的元素,打造了以足球、乒乓球主题为特色的运动场景,营造了“公园+运动”简约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家就住在城东体育公园附近,我们小区里有很多足球爱好者,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周末的时候大家就约到一起到这里来踢球。这里不仅环境好,场地也很专业,我们都喜欢来这里。”家住附近的周先生说道。
不远处的体育公园二期由滨水艺术区、童乐活动区、足球迷宫区等区域组成,人们可以在品茶闲聊之时在此邻水观岸,也可以在趣味儿童活动器械场地享受愉快的亲子时光。绿茵赛场、优美生态、闲暇生活相互依托,这里已然成为附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智慧环保、污染防治、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生态旅游……新场景的持续发布,有效推动示范项目串珠成链,助力绿色生态场景向新商业、新消费和新生活转变,加快形成主题鲜明、差异发展的生态惠民场景格局,吸引更多群众步入其中感知自然、守护生态。
强化生态惠民场景TOP100 打造城市“三生”融合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放眼全国,绿色低碳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色调,并融入了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在中国南海边的深圳,这座中国市域面积最小的城市正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深圳向北,浙江杭州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应用场景建设,构建空天地一体感知网,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目光转回位于中国西南的成都,长久以来,受岷江水系滋养的成都土地肥沃、天蓝山青,自然的厚爱孕育了这环境优美、绿意满城的天府之国。2021年初,成都启动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的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明确提出,成都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营造生态惠民场景,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今年6月5日,在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共建清洁美丽世界——2022成都六五环境日网络主场活动”中,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正式宣布启动“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品牌计划”。
“生态惠民新场景是价值创造和多元体验的有机结合,成都大力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等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产品供给,系统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生态惠民场景TOP100旨在聚焦城市中既有生态“颜值”,又有惠民“内涵”的公共领域,打造一批集生态、生产、生活于一体的“三生”融合空间。
“锦城蓝天”“天府蓝网”“青山映城”“五绿润城”“天府净土”“宁静蓉城”,这是成都实施生态惠民的“六大行动”,也是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手段。
图片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2022年以来,成都新建各级绿道800公里,建设成蓉漂人才公园、芙蓉岛公园等“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完成“金角银边”场景营造200个,新建“口袋公园”60个,新增城市绿地1800公顷、立体绿化20万平方米,实施鲜花氛围营造110余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焚烧处理率达到92%。
探寻绿色低碳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推进绿色低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生态之绿、生产之绿、生活之绿,远观成都这座高楼密布的城市中,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正在城市之中蔓延。
今年初,成都提出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十个一”行动计划,其中提到,推动光伏新能源材料产业扩规模、强链条,加快把淮州新城打造成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东方氢能产业园、成都西部氢能产业园、成都氢谷等产业地标,加快建设成渝绿色“氢走廊”和成都30分钟加氢服务网络。设立一只100亿元的碳中和产业基金,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加速聚集。
视线聚焦四川天府新区,围绕构建一种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城市形态,四川天府新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控制各类用地规划比重,将城市建设区产业用地比重由27.2%压缩至20.6%、蓝绿空间比例由65.7%提高至70.1%。城市得以在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长。
目光转移到成都永丰立交,桥上新能源公交、新能源汽车正在缓缓驶过。桥下,花园草地有序生长,亭台小凳依次排列,角落废旧空间被合理利用,打造成居民出行游玩的后花园。
绿色产业、城市绿色规划、低碳绿色生活。成都在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中,深刻认识到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本质内涵和重要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大的优势。
从金牛区临水雅苑九里春晓打造到成华区长椿沟河道改造、从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到熊猫家园核心区建设、从彭州市白土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到沱江流域彭州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公益性项目……着眼成都全域,以绿色生态场景营造为载体的生态美景正在不断呈现。
图片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在《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中,成都的生态愿景被这样描绘:蓝天常见、雪山常现,青山映城、草长莺飞,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土净地美、安全可控,绿满蓉城、花重锦官。
“这些必将从‘愿景’成为‘现实’,让公园城市的生态魅力感染每一位市民。”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向生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蓝鲸日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lan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