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报正文

邬爱萍:用镜头记录百位退役女兵英姿

it资讯 科技快报 2022-09-05 45278 0

(转发自鄞响客户端 记者 蔡梦珠 通讯员 郑瑶 张倩 文/摄从2020年至2022年,从南方到北方,从女兵戎装到旗袍文化……她怀揣着女兵梦,耗时两年,自费20余万元,跑遍10座城市,用相机拍摄了近200位海军、陆军、空军、武警、特种兵等部队退役女兵照,用镜头展现了中国“不老的女兵”。

她从中筛选了百位退役女兵的肖像作品,将其昔日戎装照与当下爱好的旗袍照形成对应影像。

她叫邬爱萍,是鄞州的一位摄影爱好者。



图为邬爱萍摄影作品集《不老的女兵》。

缘于一张对比照

摄影,不是邬爱萍的主业。她曾从教从商,7年前,刚退休的她因病动了大手术,在床上躺了3个月。身体状况稍好转,可以下地行走后,她忍着痛给自己找一点乐子——摄影。

“当时还谈不上摄影,只是用手机拍拍东钱湖周边的花草树木和湖景。”邬爱萍笑着说,她向来是个乐观积极的人,通过镜头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随后,手机拍照变成了相机摄影。

身体基本恢复健康后,邬爱萍经常背着摄影装备,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爱好者一起到户外采风,还前往老年大学学习后期修图等技能。

在邬爱萍的摄影作品中,大多以风光、纪实类照片为主,肖像拍摄甚少。

2020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邬爱萍得知她的两个曾服役的妹妹参加了宁波的业余旗袍队,看到她们富有东方韵致,再回想起她们当年的戎装照,邬爱萍觉得既有英姿又别具风韵。赞叹之余,邬爱萍将妹妹的戎装照与旗袍照做成对比式组照,发到微信朋友圈。

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沈一鸣看到后,第一时间给予鼓励:“这是我国摄影史上无人涉足的题材。”沈一鸣希望邬爱萍进行深度拍摄。

面对沈一鸣的鼓励,邬爱萍既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自己很喜欢这一题材的拍摄,担忧的是,她从未学习人物肖像摄影。

此时,邬爱萍的一个发小回到宁波,她也曾是一名女兵,转业后在外地工作多年,现已成为知名的旗袍培训导师。发小告诉邬爱萍,这要归功于当年在部队的磨练,当兵让她练就了挺拔英姿,也为她身着旗袍增添了些许飒爽气质。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那时,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穿上戎装,保家卫国,女兵梦深深地烙在我们那个年代女生的心上。”邬爱萍回忆,现实让她成了知青,但女兵梦一直埋在心底。

如今,看着身边分别从陆军、海军、空军退役的3位女兵,一个想法跃上邬爱萍的心头:为女兵群体摄影,综合她们的戎装、红装的风采,通过摄影记录告诉世人,这是一群既报效祖国、英武不让须眉,又亭亭玉立、仪态万千的女兵。

由此,邬爱萍也有了更深的感悟:旗袍,穿在这些“花木兰”的身上,既展露淋漓尽致的东方大国气韵,又蕴含美丽大方的中国女性风华。



图为邬爱萍为退役女兵昔日戎装照提高清晰度。

以“军·旗”为题启动拍摄

一念动,即是行。就这样,年过花甲的邬爱萍开始筹备以“军·旗”为主题的拍摄工作。“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很艰辛,光筹备工作,就耗时大半年。”

“要么不拍,拍了就一定要有代表性,要能代表中国的女兵。”邬爱萍说,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军旅生涯的她,要在全国找100位退役女兵实属不易,要找100位热爱旗袍文化的退役女兵更难,要让对方信任更是难上加难。

邬爱萍联系发小和妹妹们,通过她们的朋友圈、战友圈和旗袍走秀圈寻找。因工作关系,邬爱萍丈夫李启涵同全国各地旗袍团队有所接触,也帮着寻找爱穿旗袍的退役女兵。

考虑到肖像权问题,为了让素未谋面的退役女兵信任,拍摄前,邬爱萍与每位拍摄者沟通,让对方填写拍摄协议书,并请其提供一张当兵时的半身戎装照,写上简短的拍摄感悟。之后,怎么拍、拍成什么样、如何呈现……她周密准备拍摄计划,并一一告知拍摄者。

同一时间,几乎没有人像摄影经验的她,一边到摄影协会学习,一边让妹妹们当模特“练手”。一有新设备,或学了新的拍摄技巧,她都会叫妹妹们穿上旗袍前来。

为了确保外出拍摄不缺件,邬爱萍采购了大量装备:4个伸缩铁架、4支打光灯、背景幕布、相机、各种镜头、充电器、电脑……她还购买了一整箱旗袍,以便拍摄时的不时之需。

“为方便携带,我经常上网搜索,或者请教其他摄影爱好者,采购简易、便于携带的装备。”邬爱萍介绍,即便如此,她为装备等办理托运时,仍需自费2000元左右。

如何让人相信呢?邬爱萍制作了拍摄横幅,并由丈夫的影视公司出面,进行一路跟拍,将花絮、合照、短视频等发到朋友圈以及各地的拍摄征集报名群,向大家传递自己做事的决心和真实性。

其实,术后的邬爱萍,身体总是虚弱易倦,但难以忘怀的女兵梦以及给自己定下的拍摄目标,让她坚定地踏上了去全国各地拍摄退役女兵群像之路。



图为邬爱萍仔细审核每一页的印刷细节。

丈夫的一句话让她坚持

邬爱萍的第一站选择了杭州。去年春节后,她带上数箱装备,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杭州,此时她的内心是惴惴不安的:“有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无法确定拍摄对象对她的信任度,以及拍摄进程是否顺畅。

“每个地方,约到10位左右钟爱旗袍文化的退役女兵后,我就会赶去。”一到杭州,邬爱萍将摄影棚搭建在住地,然后邀请提前预约的退役女兵前来。这些退役女兵,是在邬爱萍亲友、丈夫等人多方寻找、层层传播拍摄信息后陆续前来的。

邬爱萍给每一位退役女兵足够的拍摄时间,“她们想怎么拍,拍多少张,都可以。”邬爱萍说,一般情况下,一位退役女兵的旗袍照拍摄时间一两个小时,少则拍五六十张,多则有百余张,最后她精修10张赠予对方。

即便是如此诚恳、耐心的拍摄态度,仍有人对她持怀疑态度。在第二站广州完成拍摄后,有人直接质疑她是骗子,说她别有用心。“骗子”“别有用心”直戳邬爱萍的内心,她向丈夫吐露委屈:“为什么我掏钱、花精力和时间做的这件事,会被人怀疑别有用心。”她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开弓没有回头箭。”丈夫的一句话,让她如梦初醒,也意识到,是不是骗子,是不是别有用心,不用过多解释,守着初心做事就行。

李启涵和邬爱萍一样,有着未实现军人梦的遗憾。邬爱萍的生活是高强度的:每一个拍摄城市停留两三天,每天上下午拍摄,晚上整理照片,争取快速为退役女兵精修几张旗袍照送给对方。出于对妻子身体的担忧,李启涵包揽了对外联系拍摄对象、长途运输拍摄器材、租赁拍摄用房、保障拍摄以及后勤吃、住、行事项。

“我拍摄的影像都是100多兆的RAW格式大图,每天光拍摄1000幅数码影像,足足有150G左右,单从相机传输到电脑就要一整晚,图片整理的难度可想而知。”邬爱萍回忆,有时她的眼睛累得睁不开,腰酸背痛脚发肿。

家人担心邬爱萍的身体受不了,提醒她放慢进度,可她却坚持:“我想尽快完成这本反映女兵家国情怀、精神风采的画册,给广大女兵一个礼物,表达我对女兵的崇敬和爱意。”就这样,在李启涵的陪伴下,邬爱萍马不停蹄地抓紧拍摄。

《不老的女兵》汇编出版



图为邬爱萍翻阅《不老的女兵》。

购买装备、来回飞机票、住宿餐饮……邬爱萍花费20余万元,行程2万多公里,足迹涉及杭州、上海、嘉兴、北京、大连、沈阳、郑州、石家庄、广州、宁波10座城市,拍摄整理了近200位海军、陆军、空军、武警、特种兵等部队退役女兵的戎装与旗袍对应组照。

这些退役女兵分别来自湖南、陕西、黑龙江、内蒙古、广西、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7个省区市,年龄跨度从40多岁到年近八旬,从战士直到军一级。在她们当中,有的经历战火锤炼,有的参加“两弹一星”试验,有将军、军医、参谋、飞行员、工程师、药师、话务员、射击运动员、会计师等,包括铁道兵、通信兵、炮兵、伞兵、卫生兵、文艺兵、工程兵、航空兵、野战兵、军工技术兵、后勤兵等兵种。

拍摄期间,邬爱萍的朋友圈多了一群“兵姐妹”,从素不相识到成为知己。“受当时条件限制,许多退役女兵没有个人戎装照。”为弥补她们的遗憾,邬爱萍从退役女兵的部队集体大合照中,提取她们个人的头像。

为了让提取的肖像照提高清晰度,提取头像前,邬爱萍对集体照翻拍、放大,再提取肖像、再翻拍,再将头像放大……退役女兵看到用这种方式“拍出来”的戎装照后,一个个无比惊喜,邬爱萍帮助她们实现了心愿,让她们重拾美好的青春回忆。

翻开邬爱萍保存至今的报名表,无不体现退役女兵对旗袍的共同热爱:有的因看到母亲年轻时的漂亮旗袍照后爱上旗袍文化;有的在形体训练穿旗袍时不再舍得脱下旗袍;有的认为脱下戎装穿上旗袍,体现东方女人的坚毅果敢和风情雅韵……

最后,邬爱萍筛选了有代表性的百位退役女兵汇编成《不老的女兵》,“亚洲最有价值书画家”高津滔题写书名。

今年7月底,《不老的女兵》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邬爱萍第一时间将书寄送给退役女兵,有人致以谢意,“画册完整无缺收到,感谢邬老师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会珍惜保存”,也有人表示遗憾,“邬老师,很遗憾当时没有报名参与您的拍摄”。

沈一鸣在邬爱萍整个拍摄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和支持,他在《不老的女兵》序中写道:“不老的女兵”表现的是旗袍文化,隐含的是中国这一群巾帼英雄的光彩人生追求。

看着昔日一念最终实现,邬爱萍说:“希望通过这本集结女兵青春、戎马生涯和她们退役后靓丽身影的画册,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女兵、爱上女兵!”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蓝鲸日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lanjing.org

评论